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

——安徽中医药大学师德典范张雷平个人事迹材料

期次:总第444期       查看:259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张雷平,女,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,安徽省汉语国际教育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,安徽省教坛新秀,联邦奖教金获得者。
       张雷平同志于2002年7月入职安徽中医药大学,先后担任学生专职辅导员、团总支负责人、学生工作秘书、党总支秘书等职。2009年4月转为专职教师,主要承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相关事宜,以及现代汉语、语言学概论、大众传媒与文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。多年来,任劳任怨,竭尽全力,带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团队逐渐成长与完善。
  责无旁贷,厚积薄发,润物细无声
       在张雷平老师的职业生涯中,责任心是放在第一位的。如同她本人所讲的那样:“在有些情况下,也许我们已经失去了耐心,或者失去了信心,甚至失去了爱心。但是,我们依然能保质保量、毫无折扣地完成任务,因为我们有职业责任心。”张老师把职业责任和职业准则看得很重,只要答应的事,无论经历多少困难、走过多少弯路,从不赘述,最终拿成果说话。正是本着这样的责任心,张雷平老师带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团队,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弱不禁风到逐渐成长的艰难过程。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一开始只有3个专职教师,兼职教师占大部分比例,有的老师可能会临开学了又临时变卦了,有的校外老师可能会不习惯我们学校的教学管理而提出质疑,有的不愿意出试卷,有的考完试就不愿意再负责了等等。但该专业的日常教学从未因此受过一丝影响,一片平静,所有的困难都被解决于课堂之外。专业实训室建设过程中,张老师暑假带着3岁的孩子忙着选择装修材料,开学后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完整的实训中心。专业培养方案在改革的过程中,前四稿是张雷平老师眼睛病重期间用一只眼完成的,后两稿是张老师在北京住院期间,在父亲所住的宾馆,也是用一只眼完成的,最后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可以执行的方案。而这一切在今天未问及之前,张老师从不赘述、拿困难说事,问及原因,她说:“答应了的,这是责任!”
   设身置地,传道授业,玉壶存冰心
       2009年4月转为专职教师走向讲台,是张老师第一次作为专业教师站在讲台上。一名把责任放在第一位的老师,对待教学有自己的诠释:“别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让我教,我就要好好教;如果是我的孩子,将来考上大学,我也希望每个老师都好好教。”就是带着这样“好好教”的朴素理念,张老师把每一节课准备到精益求精的地步,除了常规备课程序以外,她会在家里试讲,旁边摆着闹钟,对着墙壁讲课,不说废话、不浪费学生的时间;她会经常拽着家里的父母坐下来听她讲课,让他们监督、提意见。所以,听过张老师讲课的人都有一个感觉,她的课堂居然干净到没有一句废话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,张老师真正的做到了教好每一堂课,每年的学生评教分数都是教研室第一名,先后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、学校就业指导教学比赛一等奖、安徽省就业指导教学比赛一等奖、安徽省创业创新教学比赛二等奖、安徽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、校级教坛新秀、省级教坛新秀、联邦奖教金等荣誉。
   实事求是,乘风破浪,欲穷千里目
       张雷平老师的科研生涯同样是从2009年4月转为专职教师开始的,也是一个真正的从无到有的过程。张老师经常告诉我们: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路可以称得上是捷径,那就是实事求是的道路,别无它途,有问题就是有问题,没有问题就是没有问题,硬造的问题是找不到答案的。”所以,培养发现真问题、解决真问题的能力是张老师要迈开的第一步,对于零基础的张老师而言,困难是可想而知的。但依然没有人听到过她介绍自己是怎么困难的,其中艰辛自己经历,她只给出结果。经过几年努力,张雷平老师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、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、国家社科项目等方面都取得了自我突破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篇。
  以身作则,高情远致,忘却个人得失
      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团队是一个团结的团队、向上的团队。张雷平老师作为负责人,努力经营好团队的每一次合作。在团队发展的过程中,以身作则、甘于奉献。在学校没有要求教学基本工作量的时候,张老师的教学工作量是教研室中最多的,在学校要求教学基本工作量的时候,张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在教研室是最少的。从不计较个人得失。平时,担任团队青年教师指导老师,尽职尽责,在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考核中获得“优秀”等级,所在教研室连续三年获得先进教研室荣誉称号。
       总而言之,强烈的责任感、职业感和事业心是爱岗敬业的重要表现,而爱岗敬业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基础。在我们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时候,我们首先应该在强化与净化师德师风方面做得更好!我们祝愿张老师能够做得更好、走得更远!